在探讨人类认知的本质时,我们常常面临一个核心问题:认知过程究竟是从感知开始,逐步构建理解,还是从已有的理解出发,影响和塑造感知?这一问题不仅触及认知科学的深层逻辑,也与哲学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之争息息相关。
感知的“理性”一面通常指的是我们的感知过程具有一定的结构和规律,是经过大脑认知加工的结果。我们的感知不仅仅是直接接受外部刺激,而是通过大脑对信息的加工、归纳、推理等认知过程,来理解外部世界。例如,视觉感知中,眼睛捕捉到光线的变化,而大脑则通过处理这些 ...
这项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揭示了非快速眼动睡眠——比如打盹时的浅睡眠——是如何促进大脑同步并增强信息编码的,为这一睡眠阶段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人员通过侵入性刺激复制了这些效果,这表明未来人类神经调节疗法的可能性很大。这一发现的意义可能为睡眠障碍的创新治疗铺平道路,甚至为提高认知和行为表现的方法铺平道路。
“智能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专有特征,特别是认知能力。我们可以接受机器在感知能力方面超越人类,但对机器认知智能的研发,需要高度审慎。从科技伦理的视角来看,我们为什么要造出一个替代我们认知的东西?” ...
金融界2024年11月1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上海智能汽车融合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种基于驾驶员认知架构的自动驾驶决策规划方法”的专利,公开号CN 118917423 A,申请日期为202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