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年前,当一轮红日从姚江平原升起,原始村落新一天的劳作开始了,男人们肩扛骨耜走向村外的稻田,荡桨河湖,张弓引箭;女人们手持骨制工具,穿针引线,饭稻羹鱼……1973年,河姆渡文化在浙江余姚被发现,远古江南的繁荣图景随之展现在世人面前。五十余年来, ...
在长江上游成都平原的古蜀文化中,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完成了体系化的过程,蕴藏着稻作农耕文化更丰富经典的密码——有专家认为,内层的十二道光芒可能代表12个月份或12个时辰;外圈的四只鸟,可能代表4个季节或4个方向,体现着先祖基于稻作农耕文明,对自然规 ...
金沙遗址博物馆里,还有一件“农耕之祖”——木耜(sì),朴素的样子很容易让人错过它。这是目前我国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商周时期的一件木质 ...
贝器共发现50多件,多数用大型牡蛎壳两侧边经打琢等粗略加工而成,大多呈长梯形,器类有耜、铲、刀、勺形器、螺哨等,是浙江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 木器共发现100余件,均保存良好,所用材质有黄檀木、黄连木、桑木等,器类有木棍、勾形木柄、刀形木柄 ...
初到上海期间,鲁迅家餐桌上的这道“芋炖排骨”,主要食材就是芋和排骨。排骨不用多说了。芋,即芋头,又叫紫芋,就是他多年前教还是小朋友的俞芳的“芋艿”。
井头山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成果,初步探明了河姆渡文化的本地来源,延伸了浙江乃至整个中国沿海地区原有的历史轴线和发展脉络,为证实中国海洋大国找到了重要的海洋文化源头,更为中华文明组成的完整性提供了依据。
文化大家看 on MSN3 天
福泉山:上海“金字塔”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在任青浦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时,参与上海“金字塔”福泉山古文化遗址考古发掘、研究的经历,对中埃两国“金字塔”神奇相通、中外文化交流对话、古代与现代文明互鉴,有了新的发现与感悟。
文化大家看 on MSN14 天
带着《诗经》看秋收
机器收麦,机器耕地;机器收玉米,机器磨碎玉米秸秆将秸秆还田;机器收花生,机器脱花生果,机器粉碎花生秧用作饲料;机器获稻,机器播种茫茫大平原一望无际,一统天下满眼是机器纵横奔驰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