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形象思维就已经随着别林斯基和普列汉诺夫的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而被人零星提到。. 1931 年 11 月 20 日出版的《北斗》杂志(“左联”的机关刊物)上,刊载了由何丹仁翻译的法捷耶夫的《创作方法论》,提到了“形象思维”这个概念。. 到了 ...
2010年11月11日 · 态心理学”或“格式心理学”(Gestaltpsychologie),正是用同一个字命名。英国现代作家林赛(Jack Lindsay)用了“形象思维”(imaged thought)这个名词,马上声明那是俄国文评里的术语①;这也表示它在西欧至今还是一个陌生的名称。
视觉思维,或谓形象思维(imagination),与概念思维分属不同体系,有自己的逻辑。 但是由于人们的认识错误,将前者视为后者的低级阶段,因而对教育,尤其是美术教育造成了伤害。
“形象思维”原本是一个俄国文论的用语,最初是俄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提出来的。 这个术语在别林斯基那里,采用的是“寓于形象的思维”的提法。
2017年10月13日 · “形象思维”的特点在于“不但保留、而且选择那些明显地表现出某种社会历史现象的一般本质的感性因素,并把它们集中起来,创造典型的艺术形象。” 显然,霍松林的说法,与前面所引用的高尔基的观点,有一致之处。 霍松林的提法,得到了许多美学研究 ...
从别林斯基到高尔基、法捷耶夫直至中国的李泽厚,都把形象思维当作文艺的基本特征和文艺创作的基本方法,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形象性的特征和形象化的方法。
形象思维(imaginalthinking)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 按发展水平分三种形态:. (1)学龄前儿童 (三至六七岁)的思维,只反映 同类事物 中一般的东西,不是事物所有的本质特点。. (2)成人在接触大量 事物 的基础上,对表象进行 ...
2022年1月20日 · 形象思维. /imagination/.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02 次. 作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就各种具体意象进行组织、安排和艺术加工,创造出作品的思维方式。. 英文名称. imagination. 所属学科. 中国文学.
将形象思维归入到感性认识,这仍是在认识 论框架里看待形象思维,而朱光潜真正意图却是 突破认识论、并在实践论层面上定位形象思维。. 他以《资本论》和《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 作用》中劳动改造人本身、也从根本上创造了美 等论述论证:形象思维 ...
形象思维是三类基本思维形态之一,它的基本单元是意象,基本形式是想象(联想).想象在诗歌阅读中的作用是:把语言转换为形象,理解思想感情,领会意境.想象可分为初级阶段(联想)和高级阶段,想象在诗歌阅读和创作中的作用方式一般都是虚实的转化,虚即思想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