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5日 · 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MMCA)正在进行的展览“与身相连:亚洲女性艺术家”(Connecting Bodies: Asian Women Artists)以“肉身”(corporeality)这一概念为视角,聚焦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主要亚洲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从而成为了近期为数不多的在超越国别的共同体框 …
“肉身”不是一个客观的或自在的实体,亦不落于主客二分的窠臼,它作为存在本身的原则,是运动的而非静止的;而可逆性、交错、侵越等作为其存在方式,无不显示着它的运动属性。基于存在本身的运动性,不仅在主动与被动之间的分离被跨越,而且身体与 ...
本文探讨了法国现象学家梅洛-庞蒂如何通过提出“身体”这一概念,解构了意识主体的二元论,建构了前知识的、非反思的生活世界。文章从四个不同的理论视角分析了梅洛-庞蒂的身体理论对后现代思想理论的影响,以及其对身体图式的重要意义。
灵魂不朽是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观念,现代西方反对这一观念的哲学家、思想家往往从人的肉身性( human corporeality )着眼展开哲学探讨,重新探讨身体与哲学 的关系。其关键之处在于:主体不仅仅是能够思维的心灵,身体也是主体而不仅仅是客体或对象;更加 ...
本文探讨了身体性自我知识的基本特征,如我们关于自己肢体姿势的知识,以及它与观察知识和感知性知识的区别。文章引用了安斯康姆的论断,即这种知识不是观察知识,也不能分离描述,来阐明身体性自我知识与五官感觉知识的不同。
2019年3月6日 · “跨肉身性”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从哲学层面解构了“人类—非人”的二分法,提供了重新解读“身体—自然”的出发点。 在此概念出现之后,生态文化中内蕴的“身体学”已经绽露其基本轮廓。
2021年7月22日 · 「數位肉身性」一展呈現的正是對這種自由創意、創新性與實驗性的當代趨勢,並呼應了其異質多元、斷裂性與前衛性等特質,致使數位表演成就總體藝術的精神。
为了表达肉身化的脆弱性和厚度(thickness/l ’é paisseur),萨特和梅洛-庞蒂都求诸“肉身”(flesh/la chair)这个概念,它被理解为我们身体的活的薄膜,是我们与周遭感性的、主体间的世界之间进行接触与交换的恒定点。梅洛-庞蒂说,肉身在触摸着世界。
多重肉身─《牡丹亭》杜麗娘的女體論述 Multiple Corporeality: The Discourse of Du Li-Niang’s Body in Peony Pavilion: 作者: Chiao-Ling Han 韓巧玲: 指導教授: 林鶴宜,周慧玲: 關鍵字: 湯顯祖,杜麗娘,梅洛龐蒂,身體,知覺, Du Li-Niang,Merleau-Ponty,perception, 出版年 : 2008: 學位: 碩士: 摘要:
本文受到梅洛—龐蒂知覺現象哲學體系中的「身體/主體」(I–body)以及「互為主體」(inter–subjectivity)的啟發,欲進一步地論證,相較於處於封閉狀態的實存肉身,杜麗娘在夢中、畫中與鬼界中的身體是一種從現實界中遁逃的方式,才得以開放、與周遭世界互為 ...